中国交协新技术分会发起、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牵头起草的两项团体标准顺利通过审查
2025年7月22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与联程运输服务总体技术要求》《城际/市域(郊)铁路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技术审查会议,新技术促进分会作为标准的提出单位,承担了本次会议的综合服务工作。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正高孙小年、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正高张文涛、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高工李盼、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电通院副总工黄荣、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柴铭作为审查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安控院先进轨道交通所系统总体/高工张波、博士后/工程师张启鹤、高工王雨、系统工程师王栋栋、自动驾驶研究所所长/高工王佳、运信院行调产品研发部经理/高工魏峰、列车防护研究所软件架构/高工张友兵、标准技术研究所高工曹美秋、北京交通大学博士车松珊、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系统工程师/高工董亚楠、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正高工王力作为起草组代表分别参加了会议。
根据会议议程的程序和要求,首先由主持人介绍参会人员,宣布审查组专家名单,确认审查组组长之后由编写组介绍技术审查稿主要内容、编制情况及主要意见处理情况;专家组逐条对标准内容进行审查,最后经过质询形成会议纪要,并宣读会议纪要。



审查会议现场
《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与联程运输服务总体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介绍:
《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与联程运输服务总体技术要求》规定了轨道交通调度控制一体化与联程运输服务的总体要求、各组成部分(列车自主运行控制、智能综合调度、智能客运服务)的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和系统接口;适用于最高速度 200 km/h市域(郊)铁路及城际铁路的调度控制一体化与联程运输服务中各系统的总体设计、研制和测试。
标准的编制,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与高效协同,为构建“一张网、多模式、全链条”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奠定基础;有利于提升运输服务效能,优化跨线路、跨交通方式的协同运营,减少旅客换乘时间,推动“门到门”联程运输服务发展,进一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同时有利于填补行业在智能化调度与一体化服务领域的技术空白,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规范指导,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我国轨道交通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为我国轨道交通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出行需求提供更强支撑。
《城际/市域(郊)铁路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介绍:
《城际/市域(郊)铁路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要求》规定了城际/市域(郊)铁路 GOA3 等级正线运营和 GOA4 等级调车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总体要求、系统结构及设备构成、典型运营场景、系统功能、系统接口要求和系统性能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基于CTCS2+ATO列控系统的城际/市域(郊)铁路的列车自主运行控制系统的系统设计、产品研发、检测检验、运用等。
标准的编制,有利于填补城际和市域铁路在自主运行控制系统方面的技术空白,为构建安全高效、智能互联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城际和市域铁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为实现列车自动驾驶、智能调度、精准停靠等先进功能奠定技术基??;有利于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升级,促进不同制式、不同区域轨道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为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提供关键技术保障;同时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对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技术促进分会自2021年4月开展团体标准工作以来发起团体标准立项的项目230余项,发布80余项,征集团体标准的采用单位有200余家,组织标准发布及宣贯会议40余场次;涵盖了铁路、公路、民航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涉及桥梁、道路、隧道、运输综合、轨道交通等多项专业技术。
2025年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工作正在筹备开展中,欢迎交通业界专家与企业积极推荐和申报。
张保平:15611990175
张 华:15910814997
史丛敏:18510664556
杨 硕:13001160158
吴月烜:15711054196
姚建军:15910372084
赵鑫丹:15701545289
任青梅:13141199217
座 机:010-82890909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
联系电话:010-82890909
编辑:杨娜、张华、赵鑫丹、任青梅
校对:武文全、杜小川、张保平
审核:于丁